成语故事:不耻下问的故事

2024-05-17 21:01 成语故事

解释: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耻。下,问题比自已地位低,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对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哪怕是再简单的问题,只要别人理解,而你又不知道,哪怕你是这个问题所涉及领域的专家,却也恰恰不会,就该去问。这样理解也更好的解释孔子说的:"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

出自:不耻下问,成语,语出《论语》。

成语故事:不耻下问的故事

不耻下问的故事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相关文章
中国成语故事:百折不挠的意思

中国成语故事:百折不挠的意思

[成语故事]解释:百折不挠,意指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比喻意志坚强,品节刚毅。也作百折不回。语出汉蔡邕《太尉桥公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出自:汉蔡

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故事]解释: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汉书赵充国传》,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 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

中国成语故事:百发百中的故事

中国成语故事:百发百中的故事

[成语故事]解释:形容射术高明,百不失一。比喻料事和打算极有把握。 出自《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百发百中的故事 有一次,晋厉公攻伐郑国。楚共

中国成语故事:百尺竿头的故事

中国成语故事:百尺竿头的故事

[成语故事]解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

成语故事:不自量力的故事

成语故事:不自量力的故事

[成语故事]解释:不自量力,中国汉语成语,意即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也说自不量力。量:估量。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 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 不

推荐内容
刻舟求剑的意思和故事

刻舟求剑的意思和故事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的意思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战国时,一个楚国人坐船渡长江,船行至江心时不小心将身上佩带的宝剑掉到水中,但没能及时抓住,于是就在掉剑的地方船

望梅止渴的故事及意思_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的故事及意思_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的故事及意思_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而且对望梅止渴的故事也应该是十分熟悉的,不过关于望梅止渴的故事主人公是谁似乎知道的并不多,有

守株待兔的故事_守株待兔的意思和道理寓意

守株待兔的故事_守株待兔的意思和道理寓意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的是有个农夫因为无意间捡到一只兔子,便起了好逸恶劳的心。天天待在捡兔子的树下等着下一只兔子自动上门。结果怎么样呢?在这篇文章中,小编加上了简单易懂的英文

雪中送炭的故事_雪中送炭的意思

雪中送炭的故事_雪中送炭的意思

[成语故事]雪中送炭的成语故事主要为你讲述的是宋代的时候,宋太祖的弟弟赵匡胤年轻的时候,特别爱护百姓,有一个冬天下了很厚的雪,当时皇帝想到了给受寒的百姓送温暖,你会雪中送炭吗? 1、雪

程门立雪的故事典故_程门立雪的意思、主人公是

程门立雪的故事典故_程门立雪的意思、主人公是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进士杨时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他的老师程颢在自己去世前将杨时推荐到程颐门下,某日杨时于游酢一同去求学时,赶上老师正在睡觉,于是两人便站在门外等老师醒来,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