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不自量力的故事

2024-05-15 22:29 成语故事

解释:不自量力,中国汉语成语,意即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也说自不量力。量:估量。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

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

成语故事:不自量力的故事

不自量力的故事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 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发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 以使国家永远安宁,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宁,但是 并没有应验。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是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

这次改号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死刑。

相关文章
中国成语故事:百尺竿头的故事

中国成语故事:百尺竿头的故事

[成语故事]解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

中国成语故事:背水一战的故事

中国成语故事:背水一战的故事

[成语故事]解释: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背水一战的故事 这个成语

中国成语故事:唇亡齿寒的故事

中国成语故事:唇亡齿寒的故事

[成语故事]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中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

成语故事:车水马龙的故事

成语故事:车水马龙的故事

[成语故事]解释: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出自:李煜《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成语故事:沧海桑田的意思

成语故事:沧海桑田的意思

[成语故事]解释: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 出自: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书法《沧海桑

推荐内容
刻舟求剑的意思和故事

刻舟求剑的意思和故事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的意思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战国时,一个楚国人坐船渡长江,船行至江心时不小心将身上佩带的宝剑掉到水中,但没能及时抓住,于是就在掉剑的地方船

望梅止渴的故事及意思_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的故事及意思_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的故事及意思_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而且对望梅止渴的故事也应该是十分熟悉的,不过关于望梅止渴的故事主人公是谁似乎知道的并不多,有

守株待兔的故事_守株待兔的意思和道理寓意

守株待兔的故事_守株待兔的意思和道理寓意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的是有个农夫因为无意间捡到一只兔子,便起了好逸恶劳的心。天天待在捡兔子的树下等着下一只兔子自动上门。结果怎么样呢?在这篇文章中,小编加上了简单易懂的英文

雪中送炭的故事_雪中送炭的意思

雪中送炭的故事_雪中送炭的意思

[成语故事]雪中送炭的成语故事主要为你讲述的是宋代的时候,宋太祖的弟弟赵匡胤年轻的时候,特别爱护百姓,有一个冬天下了很厚的雪,当时皇帝想到了给受寒的百姓送温暖,你会雪中送炭吗? 1、雪

程门立雪的故事典故_程门立雪的意思、主人公是

程门立雪的故事典故_程门立雪的意思、主人公是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进士杨时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他的老师程颢在自己去世前将杨时推荐到程颐门下,某日杨时于游酢一同去求学时,赶上老师正在睡觉,于是两人便站在门外等老师醒来,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