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 大禹 ,大禹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也是颛顼的曾孙,三过家门而不入讲的是大禹治水时候发生的故事,相传正因为是大于治理水患有功,因而得到了舜的禅让,得到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敢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降临的哇哇哭声。他怕耽误治水,并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仍为人们所传颂。后来,人们用“三过家门而不入”来表示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禹称大禹,为鯀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他出生的地方为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随后随父迁徙到了一个地名叫崇(今河南登封附近)的地方,在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其又被人们称夏禹,或伯。
据传当一个叫尧的首领还在位的时候呢,在居住的黄河流域曾经发生了一场凶猛异常的超大洪水灾害,百姓耕种的庄稼被全淹了,住人房子大多被毁了,老百姓只得都要搬到高处居住,生活很不方便。这时这个尧就马上召集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会议,大家一起商量治水的事情,最后决定任用一个叫鯀的人治理洪水,鯀就是禹的父亲,但他一直没有成功。后来舜继位,他认真听取各个部落首领的意见,任命鯀的儿子禹负责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筑坝拦水的做法,根据地势的高低开山凿渠,疏通河道,让洪水顺着河道排泄流向大海,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带着草帽,拿着锹把,带头挖土、挑土。禹的脚长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好拄着棍子艰难行走。
禹到了30多岁还没结婚成家,不久在涂山(今安徽省蚌埠市西郊)这个地方,他遇到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两人心心相印,彼此爱慕,便结婚成亲。禹新婚仅仅四天,还没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四处奔波,禹这个人真不简单,自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经过13年的艰苦奋斗,禹终于制服了滔滔洪水,后代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巨大功绩,尊称他为大禹。舜在自己年老以后也想着象尧那样,在部落联盟中物色一个好的继承人,因为大禹治水有着大功,大家都一致推选禹接任。于是,瞬一死,禹就继承了部落联盟首领位置。
后来,人们用“三过家门而不入”来表示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禹的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三点启示:
一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吸取鯀的教训,变封堵为疏导,坚持因势利导。二是知难而进、持之以恒,心中有百姓,心中有疾苦,迎难而上,绝不半途而废。为百姓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三是学习大禹三顾家门二不入的精神,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发生冲突时,应该先想着的应该是集体的利益,而不应该想着个人利益。大禹治水的伟大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借鉴及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