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蛇怕螳螂是因为螳螂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蹲坐在蛇的头上,用刺刀抓住时蛇的头,从而杀死它。而其中起到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螳螂腿上和手臂镰刀上面的尖刺,可以很轻松的就扎进毒蛇的皮肤
我们平时喝的水都是淡水,只有淡水才能维持人的生命,海里面的水只要尝上一口就是满满的咸味,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呢?
简单解释
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啊,人类都以为海水是地球馈赠给自己的礼物,海水以结构水、结晶水的形式储藏在矿物和岩石之中。然后,随着地壳运动,这些结构水、结晶水从矿物、岩石中释放出来,形成海水最初的源头。
其实啊,在海洋刚形成时,海水和江河湖水一样,也是淡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频繁的雨水不断地下,汇集成江水和河水,江河水通过流水汇入海洋。这些流水在汇入大海的过程中,会经过各种岩石和土壤,不断冲刷,使它们分解产生了各种盐类物质,并随着洋流汇入了大海。随着海水的不断蒸发(盐几乎不会蒸发),海水中盐的浓度也越来越高,海水就越来越咸了。当然,这个过程经过了很漫长的时间。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么说,海洋一定会越来越咸了?含盐量高达25%的死海似乎也肯定了这种推测。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海洋也会通过很多种方式“释放”盐分、把盐分“归还”于陆地。
详细解释
我们平时吃的食盐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海洋,海洋中的盐类丰富,食盐最主要的成分——氯化钠占据了其中的9/10,剩下的1/10都是氯化镁、碳酸镁以及其他各种元素的盐类。
氯化钠
氯化钠:外观是白色晶体状,其来源主要是海水,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氯化钠的味道我们都知道是非常咸的,氯化镁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卤水大家应该不陌生,点豆腐用的卤水基本上都是氯化镁。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和氯化镁,所以海水尝起来特别咸,而且还带着那么一点苦味。
氯化镁
其实,最早的海水虽然也含有盐类,但是不至于像现在一样完全不能入口。海水中的水不断蒸发,然后形成降雨落在地面上,地面上的水汇集到江河湖泊之后陆陆续续又流回大海中,同时从陆地上带回各种可溶性的物质,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盐类。
我们平时吃的食盐多数来自海洋
每年大概有30亿吨的盐类随着江河湖泊流入大海中,而海水的蒸发作用并不能带走盐分,久而久之,大海中的盐越来越多,海水也就变成现在的味道了。
总结:海水之所以会这么咸是因为海水中的盐类含量非常高,江河湖泊汇入大海的时候会带来盐分,但大海蒸发的时候盐分不会离开。久而久之,滞留在大海里的盐分越来越多,所以海水才会这么咸。
海水鱼生活在咸咸的海水里,为什么不咸呢?这是生活中最最普通的一个生物问题。鱼类终生生活在水里,有的在淡水里优哉游哉,有的在海水里繁衍生息。有意思的是,生活在淡水里的淡水鱼并不淡,生活在海水里的海水鱼也不咸。
其实,不管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体内都含有有一定的盐分。淡水鱼体液盐份的浓度高于周围的淡水环境,由于渗透作用,水就会不断地从体外进人体内。过多的水分使鱼的肾脏加紧工作,不断地以尿液的方式排出大量的水分。同时,鱼鳃上的吸盐细胞能够向血液中增加盐分,使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得以恒定,使淡水鱼不淡。
海水鱼则有根据自身需要从海水中吸收某些离子的本领,它们的细胞类似半透膜(只允许某种或某几种分子进出的薄膜),用以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渗透调节。多数海洋动物与海水是等渗压的,只有生物体自身所需要的离子才可以通过,其他则不能通过。
有些离子海水中含量很多,但它们并不十分需要,所以吸收的就不多。有些离子在海水中的含量很少,但它们却非常需要,因而就吸收得很多。组成氯化钠的氯离子和钠离子在海水中含量虽多,对海水鱼类来说,需要得不太多,因而在体内含量很少,这样,海洋生物的肉也就不像海水那么咸了。
另外,海水鱼类为了维持水、盐分的平衡,它们能吞饮大量海水,然后,用鳃上的泌盐细胞消除过量的盐分,同时,肾小体很小或者完全消失,这样可以减少滤液,防止失水,因此,体液的正常浓度不受海水的影响。所以,海水鱼并不咸。
简单地说,这种现象是鱼类自身的结构同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就和骆驼生活在沙漠中,但体内并不含沙子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