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1、准备好物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厕训练开始前,买买买的工作一定要做好。 购买儿童专用座便器非常有必要。 我们家用的是某雪有声马桶,比较适合女宝,成功尿尿或便便后会有
没有硬性时间。
如厕训练何时开始,取决于宝宝是否准备好了「包括控制排便、表达便意、运动能力等」,而不是具体的年龄。你还需要观察宝宝是否有以下情况:
■可以独立走路,而且可以短暂地坐一会儿;
■可以自己穿脱裤子;
■尿布干燥2小时以上;
■排尿/便时,会有信号「表情狰狞、双腿紧闭等」
■能用语言或肢体表达如厕意愿;
■对马桶和用马桶的人感兴趣;
■能够理解并完成简单的指令,听明白上厕所的词语。
以上情况不需要同时出现,只有出现几条就可开始着手准备了。
注意:宝宝尚未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之前,进行如厕训练毫无意义。研究表明,18月龄甚至更早开始如厕训练的宝宝,通常4岁时才能完全脱离尿布,而2岁左右开始如厕训练的宝宝,通常3岁左右都能完全脱离尿布。
Q1、宝宝2岁了还没出现如厕信号?
首先要尊重孩子本身的一个成长发育节奏,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差异性是一定会有的。一般从生理结构来看,18~24个月的宝宝自主下蹲不成问题,臀部括约肌也已经发育成熟,可以有意识的引导。但研究表明孩子年龄更大一些时,如厕训练会更容易且更快达成。可以肯定的是:不提倡过早「未满18月之前」进行如厕训练。
Q2、什么季节进行如厕训练最好?
因人而异!大多推荐的季节是夏末秋初,理由是天气凉爽,心容易静,家长耐心上相对要好;加上天气热,宝宝尿湿裤子不用担心会着凉。当然,具体还是根据当地气候变化而定,只要气温适宜,宝宝仍然是穿单薄的裤子「或短裤」,就可以进行如厕训练。注意:不可强求,需满足如厕训练条件!
Q3、如厕训练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除了准备可爱的小马桶,以及足够多的裤子之外,爸妈们还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即具备足够的耐心和坚定的决心,这两点在如厕训练中显得尤为重要。如厕训练中还要多鼓励增强宝宝的信心和安全感。
此外,提前多向宝宝传达一些有关如厕的知识,比如绘本故事《拉便便,真舒服》、《噼里啪啦系列:我要拉粑粑》、《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马桶的故事》、《上厕所》、《呀,屁股》、《我的神奇马桶》、《便便超人》等。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比如可以假装她的洋娃娃或者毛绒玩具在使用厕所,当宝宝看到她的“朋友”在使用厕所时轻松和愉快,可以减轻她上厕所时的压力。
Q4、宝宝如厕自理的早晚与智力有关系吗?
没有!一个很晚学会爬行的宝宝,学会如厕技能不一定比别人晚;一个很早学会如厕技能的宝宝,掌握阅读技能也不一定比别人快。与学习其他任何新技能一样,每个宝宝有自己掌握如厕技能的方式和速度。通往成功最快的路线就是听从宝宝的“指导”,不要着急,跟随宝宝的节奏和速度,耐心等待时机的成熟。
Q5、宝宝如厕自理的早晚与基因有很强的关联性。
如果你们夫妻双方的家族成员在如厕自理这件事情上均有优良的表现,那么你们的宝宝在如厕自理上的表现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Q6、女宝宝通常比男宝宝脱离尿布更早更快。
因为女宝宝相比男宝宝成熟得更早。当同龄的男宝宝对如厕训练还表现得兴趣缺缺时,女宝宝可能已经向如厕自理迈出了很大一步。而且在如厕训练的过程中,男宝宝较女宝宝更容易出现小状况——尿裤子。
Q7、拿掉尿不湿后,晚上可以把尿吗?
可以!如果晚上宝宝尿尿的时间有基本的固定时间,或者能掌握宝宝夜间排便的信号,可以将宝宝叫醒尿尿。另外,在宝宝还不会自主如厕前,睡觉时可以穿尿不湿。
即使已经完成了如厕训练,宝宝还是会时不时尿床,这属正常现象。当宝宝出现尿床时,千万不要小题大做,要接纳宝宝的这种表现。当宝宝压力消失后,尿床情况将会逐渐减少。
Q8、哪些情况下考虑推后实施如厕训练
当宝宝的生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建议等调整到正常状态后再考虑学习新技能。比如:
■刚换了主要照看者,包括换保姆。
■家庭成员的变化,如亲人分离、父母离婚、新添弟弟妹妹等。
■搬家或暂居别处等居住环境的变化。
■近期有身体不适,如疾病、预防接种、离乳、萌牙等。
■刚开始加入群体生活。
[幼儿教育]宝宝学英语:培养幼儿学英语兴趣。孩子在2-3岁间处于语言的敏感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培养英语的基本语感是非常有效的。1-2岁这个阶段,可让宝宝开始亲近英语,通过
[幼儿教育]爱因斯坦曾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那么想象力到
[幼儿教育]有多少父母忍不住要对孩子发脾气,相信应该占大多数,曾看过这样一句话,说看一个人的修养是高是低,关键是看他在怒不可遏的那一刻时,羞辱和伤害他人的话都到嘴边了,是不是能就此
[幼儿教育]孩子爱告状是为什么?孩子爱告状是什么心理?孩子爱告状是依赖心理的表现吗?接下来看看下文了解一下吧。 相信很多父母或者幼儿园的老师都遇到过这个问题,孩子只要看到别人有什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