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1、书写的敏感期 特点: 孩子逐渐对符号、书写文字符号产生兴趣,书写的热情就像急流一样无法阻挡。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写字的地方,经常家里的墙面上留满了他们的笔迹。 建议: 老师
很多家长为了图方便图省事,会一直让孩子穿着纸尿裤到3、4岁;有的家长则心急在孩子1、2岁时候就开始把便把尿……哪种做法是正确的呢?其实都不对!
1、给孩子穿纸尿裤,并不是为了让大人省事
纸尿裤确实可减轻养育的负担,同时又能减少对婴儿的打扰,我们推崇顺其自然戒掉。
但随着孩子的长大,纸尿裤对孩子的必要性会逐渐降低,会逐渐展露出缺点来。
如果你只是为了图省事图方便,就会让孩子过度依赖纸尿裤。若宝宝已经较大了,还是全天候纸尿裤伺候的话,有可能比不穿纸尿裤的宝宝晚些学会憋尿,以至于容易尿床。
小区里有个宝宝,快6岁了还在尿床。只因家长觉得晚上起床麻烦,一直睡觉时给孩子穿尿不湿,这样可确保孩子一夜不醒。糟糕的是,长期下来,孩子长大后夜晚小便,不能建立起很好的神经反射,也就醒不来,所以尿床就容易理解了。
所以,如果你发现,宝宝在5岁之后还经常尿床,那么你就要想想,之前使用纸尿裤时间是否太长了?宝宝养成了习惯,想尿就尿,膀胱没有锻炼的机会,所以就无法控制大小便。
2、千万别让把尿这事儿,害了孩子!
“把尿把便”,似乎成了养育孩子中必做的事情。家长们像商量好似的一到宝宝能坐能站就开始尝试给宝宝把尿,甚至互相交流经验。
但其实,“把尿把便”本身是违背、剥夺了婴儿自主控制能力的,过早把尿把便对孩子一点好处都没有!
“训练”孩子自行排尿、便,不如等待孩子感受排尿、便后不舒服。家长想让孩子尽早学会自行排尿、便,往往努力工作,达不到预计效果。
孩子一般在2、2.5岁就会感受到排尿、便在纸尿裤中不舒服,就会在排便前给家长准确信号,家长这时只要因势利导带孩子坐到坐便器上,使孩子形成排便与坐便器的关系,很快就会建立正常排便习惯。过早强调,很容易造成孩子内心抗拒,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3、宝最好几岁停用纸尿裤?
美国儿科学会研究表明:孩子的排泄控制肌肉一般在12-24月间达到成熟,平均年龄在18个月。
白天夜间大小便控制功能的成熟顺序是:夜间控便功能 >> 白天控便功能 >> 白天控尿功能 >> 晚上控尿功能。
所以,家长们就可以这样做:
1岁半之前
尽量使用纸尿裤,让宝宝能随心所欲的大小便,不造成心理负担,也能好好睡觉。
1岁半以后或从2岁开始
白天可以尝试去掉纸尿裤,训练孩子小便到便盆或者马桶里;夜间仍需要使用纸尿裤,随着孩子控制尿的能力增强,再逐渐去掉夜间纸尿裤。
3岁前
虽然不能完全学会自主排尿排便,但可以培养排尿排便的好习惯,最好3岁后停用纸尿裤。
但每个宝宝“戒”纸尿裤的时机都不一样,这与宝宝的生理发展状况、父母有没有提前教育、生活中是否有好的榜样等有关系。
总的来说,孩子生理够成熟,就是“戒”纸尿裤的好时机。如已经能稳当地坐在马桶上、可以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知道要脱掉裤子大小便等。
[幼儿园教育]1、书写的敏感期 特点: 孩子逐渐对符号、书写文字符号产生兴趣,书写的热情就像急流一样无法阻挡。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写字的地方,经常家里的墙面上留满了他们的笔迹。 建议: 老师
[幼儿园教育]1、审美的敏感期 特点: 孩子开始对自己穿的衣服有了自己的标准,特别是女孩子,喜欢打扮自己。 建议: 为孩子设置化妆间,投放各类供孩子装扮自己的材料。此外,要给孩子的审美给予充
[幼儿园教育]1、色彩的敏感期 特点: 对五颜六色的东西充满好奇,喜欢不同颜色的搭配,自己选择玩具和衣服的颜色,开始对涂色活动乐此不疲。 建议: 让孩子用各种颜色的涂色材料完成一幅作品,满足
[学龄前教育]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何运用这股有效动力,帮助孩子完美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特梭利在
[母婴用品]都说春夏是「如厕训练」的黄金季节,这几天,就有很多家长留言在问关于「如厕训练」的内容。 别家孩子 1 岁就断纸尿裤,现在都能自己控制大小便了,我家娃 2 岁还离不开纸尿裤,怎么办
[幼儿教育]宝宝学英语:培养幼儿学英语兴趣。孩子在2-3岁间处于语言的敏感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培养英语的基本语感是非常有效的。1-2岁这个阶段,可让宝宝开始亲近英语,通过
[幼儿教育]爱因斯坦曾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那么想象力到
[幼儿教育]有多少父母忍不住要对孩子发脾气,相信应该占大多数,曾看过这样一句话,说看一个人的修养是高是低,关键是看他在怒不可遏的那一刻时,羞辱和伤害他人的话都到嘴边了,是不是能就此
[幼儿教育]孩子爱告状是为什么?孩子爱告状是什么心理?孩子爱告状是依赖心理的表现吗?接下来看看下文了解一下吧。 相信很多父母或者幼儿园的老师都遇到过这个问题,孩子只要看到别人有什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