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被后世称为是什么

2020-02-27 19:20 文学常识

杜甫和李白一样,都是中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诗人,李白有一个特别厉害的称号你们还记得吗?诗仙,是贺知章给他起的。那么杜甫有没有厉害的称呼呢?我们今天都会说到。

杜甫被后世称为是什么

杜甫被后世称为是什么?

杜甫的美号叫做“诗圣”,写诗的圣人,这个评价太高了,那么这个美号是怎么来的呢?李白诗仙的名号是李白活着的时候就有了,可是杜甫这个称号却是经过了八百多年的沉淀累积起来的。这个称号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因为杜甫的人格高尚,是个非常好的人。第二,是因为杜甫的诗歌作品水平太高了,在诗坛的地位无与伦比。

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作品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评价

宋司马温公《续诗话》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他皆类此,不可遍举。

相关文章
杜甫赠花卿古诗带拼音版

杜甫赠花卿古诗带拼音版

[诗词大全]《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上元二年(761年)。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

春夜喜雨的作者是谁

春夜喜雨的作者是谁

[文学常识]春夜喜雨的作者是杜甫。《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人运用

杜甫我想对你说200字作文

杜甫我想对你说200字作文

[作文大全]篇一:杜甫我想对你说200字作文 陈怡安 杜甫啊,我想对您说,是您毫无保留的爱国精神,换来如今世道的清醒、镇定与理智! 杜甫啊,我想对您说,是您的诗史让深陷沼泽的人们抓住了一根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带拼音版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带拼音版

[诗词大全]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绝句四首》其三。这首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

杜甫绝句四首古诗带拼音版

杜甫绝句四首古诗带拼音版

[诗词大全]《绝句四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是组诗之纲,先写草堂,举其四景,再写诗人对生活的朴素要求,于平淡的写景叙事中寓含着诗人的淡泊心情;第二首诗写浣花溪,状其

推荐内容
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大全

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大全

[文学常识]标点符号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很多同学对标点符号掌握得不好,会影响作文写作和语言表达,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请务必让孩子清楚掌握这一知识点哦! 1、句号的正确用法 一句

中国民间四大传说故事是哪四个

中国民间四大传说故事是哪四个

[文学常识]中国民间四大传说故事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这四部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除了表现出美好的爱情之外,更是对封建礼教的无情鞭

中国三大国粹是什么

中国三大国粹是什么

[文学常识]中国三大国粹是京剧、中国画和中医。京剧是在中国影响最大的一个戏曲剧种,遍布全国;中国画是一种非常传统的绘画形式,采用毛笔蘸水、墨或者彩在绢和纸上作画;中医是一种劳动人民创造

苏轼最动人的8首爱情诗词

苏轼最动人的8首爱情诗词

[文学常识]我们读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苏轼豪迈; 我们读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苏轼的智慧。 那么,你知道苏轼笔下的爱情是怎样的吗? 擅长豪放,善于说

之的7种用法

之的7种用法

[文学常识]之的7种用法:代词,他,她;的;动词,往;这,此;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主谓结构中;用在句中,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文言文中之的7个用法 ⑴【代词】他,她,它(们)。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