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暗箭伤人的故事

2024-05-23 22:14 成语故事

解释:比喻暗中进行伤人的行为或诡计。

出自:宋朝·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成语故事:暗箭伤人的故事

暗箭伤人的故事

春秋时,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

到了秋天,七月间,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叔考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公孙子都眼看颍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忌妒起来,便抽出箭来对准颍叔考就是一箭,只见这位勇敢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了下来。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叔考是被许国兵杀死的,连忙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把城攻破。郑军全部入了城,许国的国君许庄公逃亡到了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象公孙子都那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的,就叫做“暗箭伤人”。不过,作为成语却并不限指以暗箭为凶器,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伺机伤害别人的,都可叫做“暗箭伤人”。 这里不妨讲一讲关于宋朝人刘攽[bīn]的故事。

刘攽,字贡父,据说颇有文才,尤其精于历史的研究,曾参加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的编写工作。宋朝邵博的《闻见后录》中有他的一段故事,看来此人还相当幽默。故事说:   有一次,有一位“中司”(官名,即“御史中丞”,专负弹劾监察之责)想发动同僚攻击某人。有人问刘攽,某人是否真有什么劣迹,中司竟要鸣鼓攻之。刘攽很冷淡的回答道:“中司自可鸣鼓儿,老夫难为暗箭子!”

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安然无恙

成语故事:安然无恙

[成语故事]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按院照旧供职;陆公安然无恙。 安然无恙的故事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

成语故事:暗渡陈仓的故事

成语故事:暗渡陈仓的故事

[成语故事]解释: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出自: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

中国成语故事:按兵不动

中国成语故事:按兵不动

[成语故事]解释: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贸然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 出自:偃然按兵不动。 《荀子王制》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吕氏春秋恃君览》 按兵

成语故事:八仙过海的故事

成语故事:八仙过海的故事

[成语故事]解释: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渡过大海。在中国民间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各显其能)的谚语,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出自:明无名氏《八仙

成语故事:百步穿杨的故事

成语故事:百步穿杨的故事

[成语故事]解释:步:古代的一步指行走时两脚之间距离的两倍,约相当于旧制五尺。杨:杨柳的叶子百步穿杨:本义指能在一百步以外射穿指定的某一片柳树叶子。春秋时楚国养由基善于射箭,能在一

推荐内容
刻舟求剑的意思和故事

刻舟求剑的意思和故事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的意思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战国时,一个楚国人坐船渡长江,船行至江心时不小心将身上佩带的宝剑掉到水中,但没能及时抓住,于是就在掉剑的地方船

望梅止渴的故事及意思_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的故事及意思_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的故事及意思_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而且对望梅止渴的故事也应该是十分熟悉的,不过关于望梅止渴的故事主人公是谁似乎知道的并不多,有

守株待兔的故事_守株待兔的意思和道理寓意

守株待兔的故事_守株待兔的意思和道理寓意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的是有个农夫因为无意间捡到一只兔子,便起了好逸恶劳的心。天天待在捡兔子的树下等着下一只兔子自动上门。结果怎么样呢?在这篇文章中,小编加上了简单易懂的英文

雪中送炭的故事_雪中送炭的意思

雪中送炭的故事_雪中送炭的意思

[成语故事]雪中送炭的成语故事主要为你讲述的是宋代的时候,宋太祖的弟弟赵匡胤年轻的时候,特别爱护百姓,有一个冬天下了很厚的雪,当时皇帝想到了给受寒的百姓送温暖,你会雪中送炭吗? 1、雪

程门立雪的故事典故_程门立雪的意思、主人公是

程门立雪的故事典故_程门立雪的意思、主人公是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进士杨时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他的老师程颢在自己去世前将杨时推荐到程颐门下,某日杨时于游酢一同去求学时,赶上老师正在睡觉,于是两人便站在门外等老师醒来,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