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之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大致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
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清明节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民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国孝道文化的内涵与礼数、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清明节来临,可以让孩子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1、祭祀活动是一种感恩教育
清明祭祖,其内涵是孝文化。向已逝的亲人、祖先送上思念与敬意,给孩子提供一个认识孝文化环境,让他们知道感恩。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扫一扫烈士墓,献上一束花,给孩子讲讲先烈们的英雄故事,创造一个耳濡目染的机会。让他们自豪地说,我知道董存瑞的故事,我知道刘胡兰的故事,并自信地将英雄的故事讲给更小的孩子听。
2、和孩子亲近大自然
清明之际,正是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时候,所以,清明节还有一个名字——踏青节。清明节前后,野外到处是一片绿意盎然、山花浪漫。可以带着孩子沐浴清新秀美的自然风光,走进远山近水的田园村落,踏着绿油油的青草,踩着软绵绵的春泥,感悟魅力十足的春天。孩子们还可以奔走于田间地头,放飞心情。
最重要的是,通过与大自然的这种亲密接触,可以增强孩子的五官感受能力。爸爸妈妈可以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为教材,给宝宝讲述各种颜色的特点,让宝宝增加对颜色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让孩子闭目倾听风声、松涛声或是鸟鸣虫叫声,训练宝宝的听觉能力和辨别声音的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在小溪边玩水,在花丛中玩耍,在广场放风筝……通过这些活动,常常会引起宝宝无限的好奇。
3、和孩子一起玩传统游戏
清明节除了祭奠祖先,还有很多适合孩子的传统游戏,比如放风筝,就是古代清明节习俗。古时候,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风筝。而且,晚上放风筝时,会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古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还会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希望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放风筝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清明节的习俗,还可以强身健体。放风筝时,宝宝可以极目远眺风筝的千姿百态,有利于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睛疲劳,达到保护和增强视力的目的。
荡秋千也是清明时节的传统活动。古时的秋千很简单,用树桠枝做个架子,再拴上彩带就是一架秋千了。清明节,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自制一架简单的秋千,外出踏青时带上。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
4、带孩子一起种花养草
在24个节气中,清明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老早就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这个时候,也正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种花养草的最佳季节。
孩子在参与种植、照料花草等小生命的过程中,会加强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如果爸爸妈妈能够教育孩子像对待朋友那样来热爱树木、花草和昆虫等,孩子对生命和自然的爱会增强并植根于心中,并形成一种相互同情相互依赖的情感和责任感。在这种情感和责任感的支配下,孩子会逐渐跟自然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
5、和孩子聊聊生老病死
在祭奠亲人或祖先时,孩子可能会问到和死亡有关的敏感话题。那么,爸爸妈妈也不要刻意回避这样的话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接受能力,适当地跟孩子聊聊。让孩子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并不可怕,从而感受生命的生生不息。
[手抄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之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大致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
[节日大全]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
[儿童书籍]朝夕相处、感情深厚的亲人离去了,是一个长时间难以接受的事实。对于还处在被关心和照顾的孩子来说,不仅意味着关爱自己的人少了,更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恐惧的阴影。孩子的成长
[手工制作]清明节手工:纸杯手工制作菊花 材料: 彩色纸杯、剪刀、胶棒、牙签、水笔 制作步骤: 如下图所示
[手抄报]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其中只有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民间传统节日,因此清明节自古以来就是倍受重视的一个节日。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