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梅妻鹤子指的是林逋。宋代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鹤子。出自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 北宋的时候有个叫林逋的隐士
林逋。你或许没听过林逋这个名字,但想必你一定曾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惊艳不已。半世隐居,一生未娶,只与梅花白鹤为伴,故被后世人称为“梅妻鹤子”。林逋看似平淡清浅的一生,实则情深意切,一世未平。
林逋本是北宋年间钱塘人士,死后被赐谥号“和靖”,后世皆称“和靖先生”。林逋幼时孤贫,却很好学,从小便通晓经史百家,尤擅诗画。长大后,开始漫游江淮,阅尽世事纷繁后,于四十岁左右回到杭州,觅得深山幽谷结庐而居,从此植梅养鹤,半世隐居,直至寿终。
提到林逋,便会首先想到他的梅与鹤,林逋一生未娶,也无一儿半女,只将梅作妻,鹤当子,后人附会其“梅妻鹤子”。但世人只道林逋半世逍遥无家国之累,殊不知他本是心若赤子的性情中人。
1、半生热血
林逋半世隐居,拒不出仕,并非是没有家国情怀、只知明哲保身之辈,反而是一腔赤诚却无处安放。
林逋在隐居前,一直在四处游历,这一路上他结交各种朋友,寻求报国的机会。没想到报国的机会没等来,却等来了宋真宗的“天书封禅”。1008年,宋真宗与大臣王钦若合谋伪造天书,然后去泰山封禅。林逋亲眼目睹了这荒诞不经的一幕,也终见识到北宋朝廷已经走向腐败没落的事实,忠臣沉默、奸臣当道,林逋绝望了。
绝望后的林逋放弃了入仕的想法,回到杭州孤山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但他这一生却从未忘记自己曾想报国的那一腔热血,直到临终前还留下诗作,“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疏萧。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想来,满腔赤诚的报国情怀和对朝廷的心灰意冷终使他这一生都无法释怀。
2、以梅为妻
同样让林逋终其一生都无法释怀的,还有一位女子。这位女子未在历史上留下任何踪影,却深深沁入了林逋的那些梅花中、那些诗句里和他长眠的墓穴内。
林逋一生不娶,并非是不解风情,相反是因为情深意重。林逋的一首《长相思·惜别》早已道出了端倪:“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别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若没有经历过爱别离之苦,是断不能写出这情真意切、悱恻动人的词句来的。
我们不知道当年的林逋与爱人之间经历了什么,但对于林逋钟爱成癖的梅,必定是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的。林逋与梅相依为命二十余年,他对梅的喜爱已经超出了一般的爱,是爱近成癖、情有独钟,以至于让后人将梅称作是他的妻子。
元朝时曾有个番僧,最是爱盗坟掘墓,闻听林逋之名,以为其墓中必有珍宝贵器,不料打开墓后,只见其随葬之物唯有一方端砚、一支玉簪而已。若端砚喻示了林逋生前所好,而玉簪则必是他此生所爱。
3、以鹤为子
林逋除了爱梅,亦爱鹤。但他对鹤的感情却与梅不同。林逋养有两只白鹤,每次当他泛舟湖上之时,若遇家中有客来访,童子便放飞白鹤,林逋只要一见到云霄中白鹤盘旋,便知家中来客,马上棹舟而还。
林逋还给白鹤取了名字,叫做“鸣皋”,此名源自《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不仅如此,林逋还常伴鹤眠。不光林逋对白鹤有爱,白鹤对林逋亦有情,传说在林逋死后,他所养的两只鹤在他墓前悲鸣而死,后来人们将它们葬在墓旁,取名为鹤冢。
林逋简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区[1]裘村镇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人,北宋著名诗人。
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